English

生态恶化影响健康

1999-05-25 来源:光明日报 霍寿喜 我有话说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的环境生态状况正受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森林面积锐减、海洋污染等诸多“变化”的影响,变得愈来愈恶劣。其中的气候变化(包括天气形势变化、平流层臭氧的减少以及各种异常天气),不仅使生态系统容易失去平衡,对人类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例如,在过去的5年里,疟疾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出现频率翻了两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温度的增高。

科学研究和现实早已证明,凡是生态平衡维系得好的地区,不仅没有流行病蔓延,人的健康状况一般也较好。例如,位于巴基斯坦的罕萨,就是一个被崇山峻岭包围、维持着原始生态的长寿村,该村2万人中,没有一人因流行病而死亡,年逾百岁的寿星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竟达数百人之多。

与上述相反,美国的西南地区在1993年之前经历了6年的严重干旱,使猫头鹰、蛇这些啮齿类动物的天敌锐减,随后又连降暴雨,增加了啮齿类动物(如鼠类)的食物来源,于是这类动物数量大增。由于啮齿类动物在许多由携带体产生的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因而疾病的流行就不言而喻了。又比如,我国1998年发生历史罕见的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直接导致许多生物死亡,使受灾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幸亏防疫措施早而得力,才杜绝了重大疫情。

气候专家曾作出预报:南半球3000—5000米高空气温将升高;逐日和季度的平均最低气温将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台风、洪水)将增加。

上述三种气候变化都将影响生物的生存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例如,当夜晚的气温比通常明显偏高时,农场养殖的家畜会受到不利的影响;而一些对温度敏感的害虫却能因此而存活下来。研究表明,在偏暖的天气里,蚂蚁爬行的速度比气温正常时要快得多。长期的湿热天气对居住在中纬度地区的人的健康也是个威胁。例如,1995年的夏季热浪,使得全世界许多大城市的死亡率达到了高峰。

全球变暖以后,作为病菌携带者的昆虫,其迁移范围扩大,使得某些疾病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地区流行。例如,疟疾、登革热本是热带地区的传染病,但随着气候变暖,这两种疾病也向高纬度地区蔓延;本来在美国已经绝迹的疟蚊,近几年又在许多地方出现,倘防疫不得力,又遇湿热的气象条件,那么就很容易爆发疟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